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,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,感谢您的支持!
在这个春寒料峭的2025年初,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抛出一项颇具争议的“俄乌特别方案”,引发国际舆论哗然。
他呼吁俄罗斯不仅要在战场上“解放乌克兰”,更要重拾社会主义道路,重建昔日苏维埃联盟的荣光。而与此同时,中国国际问题学者孙玉良则在一场论坛上语出惊人,他认为“俄乌战争催生了乌克兰民族认同的定型过程”,战争的烈火反而淬炼出一种坚韧不拔的乌克兰民族精神。
两个声音,背道而驰,却都指向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背后的深层结构性转变。
乌克兰这个东欧国家,在过去三年经历了地动山摇的命运转折。
自2022年战争爆发以来,俄罗斯的推进和乌克兰的抵抗,构成了现代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拉锯战之一。尽管俄罗斯在军事上不断压迫,但乌克兰人民的意志却愈发坚定。
这是一场不对称的较量,一边是核大国的铁蹄,一边是小国的血肉之躯。
久加诺夫的方案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尤其刺耳。
他高举“社会主义复兴”和“斯拉夫民族团结”的大旗,试图将这场战争包装成一场民族统一的圣战。他说:“我们要解放乌克兰,要让斯拉夫兄弟重回一个大家庭。”这种言辞在国内引起一部分老一代的共鸣,但在乌克兰人听来,却是赤裸裸的侵略宣告。
2023年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民调数据显示,高达82%的乌克兰人坚决反对与俄罗斯保持任何形式的特殊关系。这组数据仿佛一记响亮的耳光,打在那些幻想“兄弟之情”还能重建的俄罗斯政客脸上。
战争带来的不是和解,而是仇恨的定型。
孙玉良对此有着深刻的观察。
他指出,乌克兰正在经历一种“民族定型”的历史进程,这种定型不是在课堂上完成的,而是在战壕与废墟中实现的。乌克兰人现在的民族认同,已经不再是模糊的东斯拉夫文化圈成员,而是一个独立、自主、甚至带有强烈反俄情绪的国家实体。
他们不再自称是“兄弟”,而是将俄罗斯视作威胁其存亡的敌人。
如果说久加诺夫的“特别方案”是一种历史浪漫主义的复辟尝试,那么现实给出的答案则直截了当——乌克兰不会回头,俄罗斯也无法倒退。
2022年俄罗斯科学院的调查也揭示了国内民意的微妙变化:在18至30岁的年轻人中,只有7%认为“重建苏联”是可能的。这意味着,久加诺夫所代表的那一代人,在情感上对苏维埃时代念念不忘,但新一代俄罗斯人早已走在另一条路上。
他们更关注的是经济机会、社会自由和国际融入,而不是重建一个早已消逝的红色帝国。
值得玩味的是,久加诺夫提出的地缘政治模式,源自19世纪思想家丹尼列夫斯基的“泛斯拉夫主义”理念,强调斯拉夫民族共同体的天然联系。然而,这种理念在新时代的数字化、碎片化现实中,显得格格不入。
尤其是在乌克兰遭遇战争摧残、百万人伤亡、千万人口流离失所的背景下,任何关于“民族统一”的呼吁都变得空洞而无耻。
乌克兰已经不再是那个在苏联体制下沉默的共和国,它的民族性格被战争激发,转化为一种铁一般的意志。
这与中东的巴勒斯坦问题形成某种历史上的类比——民族在压迫中被唤醒,并在长期抗争中获得完整身份。
而俄罗斯内部,久加诺夫的主张也面临重重质疑。苏联的失败不是外力打压的结果,而是源于体制本身的病灶:高度集权、经济停滞、民族离心、官僚腐败。
这些历史教训并未被吸取,反而被包装成“辉煌记忆”再度兜售。真正的问题是:俄罗斯今天有没有能力,也有没有人民意愿,再走一遍旧路?
久加诺夫在宣传中强调苏联时期的三大“历史记忆”:军事奇迹、民族团结、超级大国地位。
但这些记忆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慰藉,而非现实路径。在全球三种发展道路中——西式资本主义日渐式微、朝鲜式社会主义陷入苦撑,而中国式现代化却在稳步崛起,成为全球焦点。
俄罗斯若想突围,绝不可能靠“复古主义”,而需在制度创新与国家战略上重新出发。
更为讽刺的是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试图调解俄乌之间的冲突,意图以“渔翁得利”的姿态挽救局势,但最终未能促成任何实质协议。
这场调停的失败,也反映出当前国际格局的复杂:大国之间的博弈,不再是简单的你输我赢,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缘漩涡。
欧洲国家则几乎在乌克兰问题上形成了罕见的一致,向乌克兰持续提供军事支持,坚决反对俄罗斯的扩张行为。
这种团结并不完全出于道义,而是深知战争若蔓延,将引发整个欧洲大陆的安全危机。
俄罗斯的未来走向,至今仍在迷雾中徘徊。它既未全面回归社会主义,也未彻底实现资本主义市场结构。
政治上依旧强人主导,经济上却依赖资源输出,社会上则陷入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撕扯中。
而在中国,国家正在有序推进“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”,构建以科技为核心、以人民为本的治理体系。
这种模式既继承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,又融合了全球化的经济逻辑,形成了一条适合自身的独特道路。
孙玉良在演讲中指出,中国之所以能在全球风云变幻中稳步前行,正是因为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,而不是照搬照抄他国模式。
反观俄罗斯,若继续沉迷于历史幻象,将很难从战争泥潭与制度困局中突围。
俄乌战争,不仅是一场军事冲突,更是一场国家认同与制度设计的大博弈。乌克兰的民族定型已经完成,而俄罗斯的国家方向仍在摇摆。
久加诺夫提出的“俄乌特别方案”,或许将成为历史的回音,而非未来的指引。
在这场变局中,世界正重新划分力量的版图。
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,坚定走自己的路;乌克兰在苦难中完成了民族重塑;而俄罗斯,若不能正视现实,或将在旧梦中徘徊,错失新时代的机遇。
对此,您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!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